为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精神,我市将在3年内,围绕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优化、运输结构优化、扬尘污染防治、重污染天气应急、环境监控及管理六大攻坚战役,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在打好产业结构优化攻坚战方面,我市将利用3年时间,进一步加快产业布局调整优化,强化源头防控,严控“两高”行业产能,加快重点涉气企业污染防治设施升级改造,大力减少污染物排放。其中,将重点抓好优化产业布局、严控“两高”行业产能、削减电力行业低效产能、严控“散乱污”企业死灰复燃、重点涉气企业完成特别排放限值改造、铸造行业综合整治、燃气锅炉脱硝治理、强化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治理、工业炉窑治理专项行动、强化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加强餐饮油烟排放治理、燃煤锅炉“有色烟羽”治理试点、工业园区和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推动绿色示范工厂建设等工作。 在打好能源结构优化攻坚战方面,我市将利用3年时间,逐步削减煤炭消费总量,大力实施冬季清洁取暖,开展工业燃煤设施拆改,推进燃煤锅炉综合整治,提升多元化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构建清洁低碳高效能源体系。其中,将重点做好逐步削减煤炭消费总量、构建全市清洁取暖体系、开展工业燃煤设施拆改、推进燃煤锅炉综合整治、提升多元化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提高农村电网保障能力、有序推进建筑节能减排、加快壮大新能源和节能环境保护产业等工作。而在构建全市清洁取暖体系上,我市计划在2019年10月底前,城区建成区集中供暖普及率达到90%以上;在2020年10月底前,博爱县、武陟县建成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65%以上,其他县(市)建成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50%以上;到2020年年底,新增集中供暖面积2196万平方米,新建一级管网97公里、二级管网205.5公里、换热站154座。同时,未发展集中供热而群众确有供暖需求的县(市),则要根据当地热源条件和居民实际供暖需求,鼓励优先发展热电联产为主,地源热泵、污水源热泵、电隔膜等清洁取暖方式为辅的供暖方式。 在打好运输结构优化攻坚战方面,我市将在3年内,加快调整交通运输结构,以柴油货车治理为重点,强化机动车监管整治,开展清洁柴油车(机)、清洁运输和清洁油品行动,提升机动车污染治理水平,发展绿色交通体系。其中,重点做好推动交通结构优化调整、持续推进老旧车淘汰、提升机动车油品质量、大力推广绿色城市运输装备、开展新生产机动车源头治理、加强在用车辆污染监管、突出重型柴油运输车辆治理、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管控、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等工作。而在交通结构优化调整方面,将划定高污染柴油车辆禁行区,并2018年年底前,明确全市注册登记及外市国家第三阶段(含)标准以下柴油车辆禁限行区域及禁限行时段,由2019年1月1日起执行;禁限行区包括城市建成区及辖区内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城市环道等主要道路。 在打好扬尘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我市将在3年内,严格工地、道路扬尘管控,提高城市清洁标准,加强城市绿色建设,全面提升城乡扬尘污染治理水平。其中,重点开展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城市清洁行动,严格施工扬尘监管,强化道路扬尘污染防治、露天矿山综合整治、煤场区域规范整治、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坚持烟花爆竹禁限放管控,垃圾处理污染防治等工作。而在城市绿化方面,我市计划在2018年、2019年、2020年,城市建成区绿地率分别达到35.3%、35.6%、35.9%,实现城市绿地内裸露土地绿化治理分别在30%、60%、80%以上,并2020年年底前,完成森林资源培育任务45万亩,实现全市森林覆盖率3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人,城市重要水源地绿化达到95%,水岸绿化达到90%。 在打好重污染天气应急攻坚战方面,我市将在3年内,健全完善污染天气预测预警应急管理体系,科学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及减排措施,差别化实施错峰生产污染管控,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其中,重点做好提升环境预测预警能力,建立污染天气信息管理平台,编制大气污染源和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及评估,科学实施工业企业错峰生产、秋冬季攻坚行动等工作。而在建立污染天气信息管理平台方面,将在2020年年底前,完成与道路卡口遥感监测、工地监测监控、企业运输监控、渣土车定位等数据的实时对接,逐步建成集空气质量监测、预警、评估和指挥调度为一体的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平台。 在打好环境监控及管理攻坚战方面,我市将计划在3年内,逐步提升监测监控能力,完善联防联控机制,实施科学管控、精准管控、精细管控,为打好蓝天保卫战各大战役提供保障。其中,重点做好提升环境质量监测能力、强化污染源监控能力建设、强化监测监控数据质量控制、提高污染动态溯源能力、实施月度生态补偿制度、实施绿色环境保护调度制度、实施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实施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等工作。为了实现提升环境质量监测能力的目标,我市将在2020年年底前,以3~5个村的覆盖范围为单位,完成新增500~600个小型或微型村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基本实现全市村庄全覆盖;到2019年,依托国家颗粒物及光化学组份综合观测网,新增光化学组分移动观测车1辆;到2020年,初步形成全市大气污染遥感、气溶胶激光雷达、组份观测监测网络以及开发数据分析平台,将大气科研成果与污染成因解析业务化应用相结合,不断提高观测数据挖掘研究能力,为研究区域大气污染成因、演变及溯源提供基础数据,为全市污染控制及治理提供科学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