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贯彻落实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的报告
来源:焦作市生态环境局 添加时间: 2023-05-29 17:32:38 阅读量:

2021年12月29日至2022年3月9日,省委第七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我市开展了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并于2022年5月20日反馈了督察报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印发《焦作市贯彻落实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整改方案》,全力推进督察整改工作。目前,46项整改任务中完成34项,其他12正在推进。督察期间交办的228件群众信访举报件全部办结。

一、坚持问题导向,扛牢督察整改政治责任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焦作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把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坚持高层次研判、高频率调度。各县(市、区)、各部门坚持将整改工作作为政治任务,进一步细化整改措施,层层压实责任,切实抓好整改

(二)强化过程监管,严肃追责问责。市整改办将重点整改工作纳入市政府“1+10+N”清单式管理考核,明确任务要求和考核重点,推动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各县(市、区)、各部门采取领导包干、行业督导、专项督导等方式,有序推进整改工作。市纪委监委对督察问责工作进行专题安排部署,严格依纪依法依规对相关责任人员及单位进行了问责。

(三)健全工作机制,加强信息公开。印发《焦作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机制》,建立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定期调度、重大问题研究机制,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我市整改任务。2021年成立焦作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统筹全市污染防治攻坚和督察整改工作。开设督察整改专栏,主动公开督察组信息、整改工作进展、群众信访办理等情况。

二、扎实推进整改,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有关重要论述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坚持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进一步强化权责明晰、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作为协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重大契机,坚决扛起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政治责任,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二)督察问题整改成效明显

把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采取强有力措施不折不扣推动问题整改落实。统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有关问题,一体推进整改。把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实践,以实际成效推进信访投诉问题办理。

(三)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以调整优化产业、能源、运输、用地“四大结构”为抓手,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一是调整产业结构。严控“两高”项目,全面摸清全市“两高”项目底数,形成项目清单,实施分类整治。编制完成全市开发区整合方案,各开发区主导产业调整为“2+1”。加快传统产业集群和化工园区提升治理。大力开展绿色化改造,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制造名单共计23家。其中省级以上绿色工厂9家(国家级2家、省级7家)、省级绿色工业园区1个、绿色产品10种(国家级8个、省级2个)、省级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3家。二是调整能源结构。强化煤炭消费总量管控,累计削减337万吨煤炭过剩产能,拆改1769台、合计4918.3蒸吨燃煤锅炉。扎实推进冬季清洁取暖,完成37.85万户“双替代”,“双替代”供暖改造完成率居全省第1位。持续推进城区集中供热,完成新建、改造供热管网项目20个、长度20公里,中心城区集中供暖普及率达91%,气化率达到98.2%。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等非化石能源,总装机容量达到114万千瓦。三是调整运输结构。大力发展公铁海多式联运,高速公路绕城环线建设稳步推进。加强移动污染源治理,划定重型货车禁限行区域和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区,电子通行证管理平台建成使用,常态化开展重型货车联合执法检查;推进大宗物料运输企业门禁系统建设,安装门禁系统415套、覆盖513家企业;城市建成区公交车纯电比例达到91.3%;注销12996辆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报废拆解3773辆。四是调整用地结构。编制完成通风廊道规划。积极构建绿色屏障,2022年,培育森林资源11.96万亩,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77平方米、居全省第5位,城市生态功能用地比例不断提高。

(四)生态保护工作显著加强

生态示范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建立创建奖励机制,修武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按期上报。博爱县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扎实开展,各项基础工作基本完成。规范自然保护区建设,满足保护区边界清晰、分区明确的功能,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设界碑界桩268个,孟州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栽设界牌5块、界桩界碑255块。全面摸清辖区内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损毁情况,编制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确定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重点区域。严格落实《焦作市北部山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加强日常监管,防止私挖乱采现象。

(五)持续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高水平保护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一是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2022年以来累计取缔69家“散乱污”企业。完成6个传统产业集群治理完成沁阳市1家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开展砖瓦企业监督帮扶检查,目前,武陟县、中站区等部分县区砖瓦窑厂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的典型案例已按照要求完成整治。持续开展门禁系统安装工作,2022年以来安装门禁系统103套。建立夏季对NOx管控的路检路查模式,将车载遥感监测设备与路检路查有效结合,进一步提升移动源污染防治能力。二是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持续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完成市建成区14条黑臭水体整治,被住建部认定为“长制久清”。六县(市)8条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截污纳管。合理科学调配南水北调水指标,增加南水北调受益区和受益对象,南水北调水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四河整治”项目稳步推进,李河示范段综合整治工程已建成。全市累计建成20座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90万吨。成功创建了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和省级节水型城市。三是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完善土壤污染防治联动机制,形成监管合力,完成建设用地土壤管控和信息共享工作,定期开展重点监管单位和工业园区周边监督性监测。印发《焦作市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实施意见》,孟州市污泥与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项目有序推进市医疗废物迁建扩产项目已建成投运。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82.5%。

(六)补齐工作短板弱项

一是辖区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加强错接混接和问题管网整治力度,全力推进城镇排水管网建设改造,累计整改错接混接192处,整治问题管网27公里,2022年全市建设改造雨污管网163公里,消除合流制管网50公里,进一步补齐城镇污水收集设施短板。完成马村区、修武县山门河截污纳管工程,并与康达万方污水处理厂管网对接,消除相关水污染问题。二是全面建成生活垃圾处理等设施。我市静脉产业园东、西部园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建成投运。沁阳、博爱、温县等污水处理厂污泥,已按“三防”要求建设污泥堆放场或送至静脉产业园进行规范处置。三是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有序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1755个行政村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全覆盖。776个行政村完成了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率稳步提升。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设施配套率达到95%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3%以上,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设施配套率达100%。荣获“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先进市”称号。四是常态化开展河湖“四乱”整治。深入落实河湖长制,实现党政领导治河责任全覆盖,17名市级河长率先垂范,1800余名各级河长湖长履职尽责,河湖“四乱”问题得到有效整治。

三、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深化督察整改成效

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涉及我市46项整改任务,按照规定全部完成或达到序时进度要求,生态环境质量逐步好转,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在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以及系统解决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

下一步,我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坚持更高站位、更实举措,确保高质量按时完成各项整改任务。二是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系统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三是持续完善长效机制,进一步夯实各级党委和政府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一岗双责,加强跟踪协调,督查督办,扎实做好督察整改和“回头看”,严防问题反弹。

附件: target="_blank" style="font-family: sans-serif; font-size: 14px;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任务进展情况.doc

  


整治散乱污
焦作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之文明播报系列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