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月怀川,天朗气清。9月12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会议室内,助推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专题座谈会正在举行。与往常不同的是,本次座谈会既安排有政策解读与形势分析,又设置了问答互动环节,在真诚交流中凝聚共识,汇聚守护蓝天的合力。
前不久,市人大常委会制订助推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发布《致全市各级人大代表的公开信》,动员各级人大和代表们为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贡献力量。“目前,我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PM2.5浓度同比下降23.4%,但综合指数、PM10浓度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靠后,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压力依然巨大……”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李京平的开场汇报,让全场气氛凝重。数据背后,是严峻的挑战,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座谈交流中,李京平与市城市管理保障中心主任赵立波、市公安局副局长王国玉先后围绕“六源”污染管控面临的形势、挑战与对策,通过数据、图表和案例作了系统介绍。与会的市人大环资委、城建委、监察司法委委员和代表们凝神聆听,认真记录。
互动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我想请问公安局同志,我市部分路段对货车实行限行后,需过境的货车应该如何通行?”市人大监察司法委委员刘辉的问题具体而实际。
王国玉详细回应:“根据地理位置,东西向过境车辆可经G327和菏宝高速、晋新高速等线路绕行。针对北部焦辉路的通行需求,我们正优化路线规划,提供郑云高速、菏宝高速等替代通道。”清晰实用的解答,引得现场人员频频点头。
随着问答深入,话题渐趋核心。
“这一轮污染防治攻坚有哪些创新?如何推动企业从‘要我减’转变为‘我要减’?”市人大环资委委员李鹏直指关键。
李京平从三个方面予以解答:“此次攻坚战强调精准、系统和依法治理。我们借助走航监测、无人机等技术精准溯源,强化跨部门协同,并坚持依法行政与柔性执法相结合,通过差异化管控、技术帮扶、绿色金融等政策,让环保绩效优良的企业真正受益,引导主动减排。”
“建筑施工扬尘防控的重点有哪些?”问题转向市城市管理保障中心。
“重点是落实‘六个百分之百’。”赵立波应答如流,“即工地围挡、物料覆盖、车辆冲洗、路面硬化、湿法作业、渣土密闭全部达标。”他补充说,目前全市171个在建工地均已安装冲洗设备,并严格执行“发现—交办—整改—闭环”机制。
市人大城建委委员王苗苗问:“结合我市路网特点,如何进一步优化道路保洁作业?”
赵立波详细作答:“我们正推广‘四位一体’组合作业——高压冲洗+清洗+洗扫+人工协同,实现从扫到洗的转变。同时开展每周两次‘零点冲洗’行动,最大限度降尘抑尘。”
一问一答之间,共识正在凝聚。
谈及民生物资运输通行时,王国玉表示:“坚持管控与保供并重,特种车辆和新能源货车可申领电子通行码,中重型燃油货车经综合研判并审核同意后准予入市。”这一既有力度又不失温度的管理方式,赢得现场普遍赞同。
……
两个小时转瞬即逝。六轮问答,问题犀利直接,回应坦诚直白。
“这种面对面的交流非常必要。”市人大代表程兴增表示,“问答之间不仅增进了理解,也感受到了各部门的诚意与努力。”
李京平同样深有感触:“委员提问水平高、针对性强,为我们进一步提升工作质效提供了重要参考。”
窗外阳光明媚,场内收获满满。问答之间,治理路径更加清晰;交流之中,护蓝决心愈加坚定。散会后,代表们仍三三两两讨论不绝。他们带着答案与思考离开,也将以更大的信心与智慧,继续为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贡献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