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青海时指出,青海承担着维护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产业发展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培育体现本地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调研宁夏时指出,宁夏地理环境和资源禀赋独特,要走特色化、差异化的产业发展路子,构建体现宁夏优势、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两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为与不为关乎取与舍,是一道发展观、政绩观的选择题。统筹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把握好有所为、有所不为。 要有所作为,先要以生态安全为发展的前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态功能最大化,是青藏高原区域的主要任务,青海要守护好“中华水塔”三江之源;位于黄河流域“几字弯”的宁夏既有九曲黄河浇灌出的千里沃野,同时也面临着缺水难题,只有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才能为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每个地方独特的环境本底、生态功能是本地发展的根基。守护好生态安全,不仅关乎本地发展的基础是否牢靠,而且关乎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各地尤其是生态脆弱和生态资源丰富的地方,都肩负着维护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和重要任务。各地要将生态安全作为发展的前置条件,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发展之路破除限制条件和阻碍。 要有所作为,就要着眼全国发展大局。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青海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宁夏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深化与阿拉伯国家经贸合作,提高内陆开放水平。实践证明,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全球发展新格局谋篇布局,内陆腹地也能从发展的“后卫”变为开放的“前锋”。一个地方靠自身单打独斗去发展,潜力和能力是有限的;认清并结合自身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和周边其他地方联手共建,则能够凝聚成更大的力量,让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各地保护和发展要坚持系统观念和全国一盘棋思想,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刻把握局部与全局、内部和外部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推动本地区发展的同时,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新贡献。 要有所作为,还要因地制宜各展所长。青海有得天独厚的水文、光照、风力条件,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和壮美风光,广袤的牧区,为其成为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提供了支撑。宁夏具备相应的矿产资源储备、地形地势条件,现代煤化工和新型材料产业得以大力发展,风电、光伏、氢能等清洁能源产业成为主要增长点;葡萄酒、枸杞等特色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宁夏葡萄酒畅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有赖于一方水土造就的特色物产资源。总结各地经验,只有充分考虑每个地方独特的资源禀赋,使本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区位条件为我所用,发展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只有立足每个地方的实际情况,把准产业发展基础、资源环境容量、开放开发潜力,走特色化、差异化的产业发展路子,才能充分发挥出比较优势和竞争力,为换道超车提供可能。 明确了有所作为的方向,也就明确了如何有所不为。对于有违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不顾国家发展大局,脱离地方实际,违背人民群众愿望的选择,都应知止知退。 有的地方上马“两高一低”项目仍然冲动明显;有的地方因发展惯性使然,盯着传统产业不放,忽视了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有的地方发展新能源缺乏规划,搞“大呼隆”,一哄而起。这些地方的错误就在于,没有认清有舍才有得的道理。 实际上,有所为是发展,有所不为也是发展;有所为是担当作为的体现,有所不为并非消极懈怠,而是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用更大的格局、勇气和智慧去作出必要的牺牲和最佳的选择。在自然面前保持谦逊和敬畏,立足实际、认清方向,既谋一域也计深远,才能用一次次的正确抉择推动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